时间:2025-03-24
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研究生院 作者:亓梦婕、郑思为
院长李心草教授为全校硕博研究生讲授 《赓续文脉,传承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专题讲座
时间:2025-03-24
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研究生院 作者:亓梦婕、郑思为
3月18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教授在201教室以《赓续文脉,传承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为题,为全校硕博研究生带来了一场精心设计、内容详实、逻辑鲜明、立意深远的艺术思政专题讲座。李心草院长从“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时代的旋律记忆”“传统—传承—传播”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音乐创作与表演中的传承与创新,激励国音学子肩负起新时代强国建设新的文化使命。
李心草院长从“音乐传统和传统音乐的定义”这一问题导入,用阐述各民族音乐风格和音乐表现形式的方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与现场同学展开积极互动。他以多元文化视角对比分析了世界文明中“音乐”一词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而讨论中华文明对 “乐”字的解读,阐释了中国传统音乐在“教化与政治作用”“哲学观念体现”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逻辑蕴涵。李心草院长援经据典、旁征博引,通过深度解读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哲思和观点,梳理中国的音乐精神与体系,带领师生深入理解、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当代表达的多重意蕴。
在时代的旋律记忆部分,李心草院长围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在历史的纵深维度上引领大家深刻感悟坚守艺术人民性的时空价值。他指出,国音师生要充分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密结合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开创高水平艺术实践新局面。
李心草院长立足音乐本体,用详尽的历史文献和演出视听资料清晰梳理了中国近代管弦乐的重要探索和开拓路径。他以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为例,阐释了每个乐章的创作特点和文化历史背景,回顾了近年来国音师生在舞台上的精彩呈现,并作为朗诵者,与国乐系琵琶专业硕士研究生邱佳裕(2023级)一同演绎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片段,其别出心裁、匠心独运的课程设计,令全场掌声欢呼声不断。随后,李心草院长又以《梁祝》《枫桥夜泊》《木兰诗篇》等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传承的代表性作品及国音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为例,启迪师生深度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和深层逻辑。
讲座的第三部分,李心草院长围绕“传统—传承—传播”的核心论点,提出音乐创作和表演须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树立“经典意识”,以传统体现历史价值、以传承实现当代价值、以传播创造未来价值。课程最后,李心草院长向在场师生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音师生要以音乐为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音乐的“人民性”展现时代风貌,勇攀当代音乐创作“高峰”,塑造当代的中国音乐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顺应时代需求,贴近人民情感的优秀音乐作品。
这场兼具学术厚度与思想深度的专题讲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协同融合,既有舞台上演绎经典作品时油然而生的爱国情,又有讲台上诠释音乐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责任感,充分体现了思政引领赋能艺术之美的鲜活与生动,激励国音师生不断思考在新时代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谱写文化强国建设新篇章,在赓续文脉、传承经典,勇攀当代音乐创作高峰的道路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此次讲座是《为人民而歌——艺术名家系列讲座》的第二讲,该课程依托“国音博士大讲堂”特色学术品牌课程群,是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研究生院联合推出的一门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课程。该课程是中国音乐学院党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推动思政引领力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质量艺术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接下来,学校将在推进艺术院校大思政课品牌建设上精耕细作、持续发力,奋力谱写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