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晚,“和鸣·美美与共”交流音乐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顺利举办。音乐的魔力在这一晚得以展现,国音、人大学子们的激情演绎与默契合作令人陶醉。从中国民乐到西方古典,音符在国音堂里翩翩起舞,勾勒出美妙的音乐画卷。观众们在这场充满艺术情感的音乐会盛宴中,尽情领略了国音国乐系与管弦系以及人大艺术团的素养与才情。
开场作品是由八位人大学子共同演绎的《E大调弦乐八重奏0p.20第一乐章》。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相互配合,展现出音乐的和谐之美。同学们的精彩呈现使得门德尔松的经典佳作在舞台上绽放绚丽的光芒。
板胡三重奏《新编绣金匾》由甘肃地区传统民歌改编而成,旋律悠扬,节奏明快。观众们沉浸在欢快祥和的氛围之中,尽情享受这一场视听盛宴,领略独属于板胡演奏的奇特魅力。
《牛斗虎》是一部把鼓乐、舞蹈、武术结合在一起的经典绛州鼓乐作品。两位同学气势磅礴、声韵铿锵的表演将牛虎相争的激烈场面生动诠释。在场观众掌声不断,叫好不绝。
《鬲溪梅令》创作灵感来源于姜白石笔下的宋词《鬲溪梅令》。萧筝合奏,唯美至极,在两位同学的精彩演绎中,仿佛置身穿越音律的奇幻之旅,让观众感受到音律交织,如梦如幻的独特情景。
《清明上河图》为古筝三重奏作品。三位国音学子凭借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刻画出宏大而生动的历史画卷。观众们不仅聆听到优美音乐,而且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首《文姬归汉》是由史诗改编而成的琵琶曲。高音琵琶、中音琵琶、低音琵琶的互相映衬,娓娓道出蔡文姬身在异域思念汉室却不得归的悲凉情感。
克鲁格哈尔特的《C大调木管五重奏Op.79第四乐章》是由浪漫向现代迸发的一个重要作品,此曲是一首旋律交替、音色相融、力度对比的木管重奏佳作,乐曲中采用不同乐器演奏形成的音乐流动,给演奏者和观众提供了绝佳的听觉汇聚点。
扬琴独奏曲《桃源》为中国音乐学院学生原创曲目。取材于家喻户晓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乐曲中多处加入扬琴特色技法如泛音、压弦等,用其特殊音色讲述一段“误入”桃花林、欣赏虚实之美、最终梦醒的故事,打造每位观众心中的桃源净土。
这首《河南小曲》以清新的旋律和丰富的演奏手法生动的表现了河南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作为主人翁的自豪感。二胡和古筝的相互配合,极大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使得观众能更好地感受到河南人民的质朴情怀。
《d小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以一个充满活力的快板开始,主题鲜明,节奏明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充分展现了门德尔松的音乐才华,该曲用独特的音乐语言,将观众带入到门德尔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之中。
这首《G大调双长笛与钢琴三重奏Op.119》打破了传统创作的乐器组合形式,改为作曲家库劳所擅长的长笛与钢琴结合在一起,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旋律优美特别具有歌唱性,使得观众们不由沉浸在这几位美妙的旋律中不愿醒来。
这首《f小调第十二弦乐四重奏Op.96》有抒情性的非洲曲风的同时,也有其特有的节奏元素。各乐章相互映衬,最终音乐在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激情澎湃中结束。四位同学的精彩演绎为这场音乐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音乐会圆满落幕,音符飘散,余音绕梁。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搭建起了校际交流的桥梁,为人大与国音学子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音乐是最纯粹的语言,传递着力量与魅力,让每位参与者深感震撼。相信此次交流将助力学子们自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将继续以音乐为纽带,融合交流,共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