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沐浴在一片缤纷花海中的“新山歌社”迎来了陕北民歌专场活动。学校党委副书记吴武、校团委书记兼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野、声乐歌剧系党总支副书记屈丽芳以及著名河曲二人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许月英老师一同来到课堂现场。本次活动邀请到了著名青年歌唱家、北京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领军人物王二妮。
课堂伊始,指导老师张天彤老师首先对陕北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以及陕北民歌的分类、特点以及风格形成原因作了基本介绍和阐释。“陕北”指的是陕西省境内北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泛指延安市和榆林市。它屹立于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却让陕北人养成了乐观豪迈、勤劳勇敢、老实淳朴的性格。陕北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炎黄子孙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基于这样特殊的历史原因,陕北民歌中也呈现出大量的红色歌曲。
张天彤老师谈到:陕北民歌无论是号子、山歌、小调都蕴含着陕北人民淳厚豁达的个性。陕北民歌不仅有高亢苍凉的一面,还有细腻柔情的一面。如果说王向荣老师的歌声,更多展现出了陕北男子的深沉与苍劲,而王二妮老师对陕北民歌的演绎,则更多展露出陕北女子对于生活、爱情、人生的情怀与智慧。课堂上,王二妮老师讲述了自己与陕北民歌结下的不解情缘,同学们纷纷被王二妮老师质朴纯真的性格,和她求艺路上的艰辛所打动。随后,王二妮老师教唱了四首歌曲,它们分别是《鸡蛋壳壳点灯串炕炕明》《十里墩》《拦羊的哥哥》《羊羔羔上树吃柳梢》。
教唱前,王二妮老师先用地道的陕北方言带领同学们朗读了一遍歌词,并幽默地比喻,陕北方言的精髓就是要“抓住鼻子不透气”,“像得了鼻炎的感觉”。张天彤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陕北地区方言的表达,其二是歌曲的韵味。在演唱上要抓住歌曲中的小装饰音、滑音,从而表达出歌曲的风格。《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这首歌曲属于典型的信天游,信天游又名顺天游,在民歌的体裁分类上属于山歌。此歌表达的是,女孩子坐在家中的炕上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喃喃自语地表达对哥哥的爱慕之情。《十里墩》这首歌曲属于二人台,二人台是从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首曲目的版本丰富多样,有独唱、对唱以及表演唱等。《拦羊的哥哥》这首歌曲属于信天游,流传于陕北衡山地区。王二妮老师强调,信天游民歌很多时候演唱节奏较快,不需太规整。《羊羔羔上树吃柳梢》这首歌曲属于山曲,旋律色彩强烈。需注意演唱到歌曲的最后一个字时添加倚音。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接近尾声,应张天彤老师请求,王二妮老师继续为同学们示范演唱了《麻子高来黑豆底》《三妹子爱上个拦羊汉》《自己的对象自己瞅》三首歌曲。高亢悠扬、质朴灵动的歌声仿佛令同学们置身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一声声羊铃与游吟伴随着陕北人民的守望与爱意,传递到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心里。
本次课堂最后,张天彤老师进行了总结:作为民歌浩瀚海洋中极具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歌,陕北民歌其文化特质就是“真”。正如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所言的“世上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由此可见,民歌所反映和表达的就是人们的真心、真意和真感情。本次学习的歌曲包含了与以往风格不同的、细腻而柔美的信天游,还有源自二人台的旋律跳跃、衬词丰富《十里墩》两种风格不同的作品。这些陕北民歌通过二妮老师的演绎,让同学们对“如何做到守正和创新”“如何去继承和发展”这一时代命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