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
新山歌社——“你我家乡的歌”北京民歌
信息来源:新山歌社 作者:张晨俊 发布时间:2023-03-25

北京的春天,是百花争艳、充满希望的季节。暖日和风,鸽群伴着繁花,在四合院的碧空上惬意翱翔,是这个城市最美的独特风景。在这春和景明的季节里,中国音乐学院“新山歌社”于3月17日再次邀请到北京民歌专家陈树林老师,与同学们唱聊“北京民歌专场——你我家乡的歌”。这是一场“梦想剧场”与“北京民歌”如期而至的约会,也是同学们与“非遗民歌进校园”课堂阔别良久后的再次邂逅——新山歌社。

活动伊始,新山歌社指导教师张天彤教授首先带领大家领略了北京民歌所依托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生境,并简要概述了北京民歌的体裁种类和题材内容。在张老师娓娓道来地介绍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北京”这座特殊的千年古都,富于画面地领略了这座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城市,向人们低语着它古老而深沉的文化魅力。

随后,陈树林老师向大家讲述了北京民歌的历史流变与采集情况,他还专门提到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发展给予了“北京话”以丰富滋养,而这也是风格区划分的重要分界线,“儿化韵”是北京方言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张天彤老师的邀请下,陈树林老师逐字逐句地为同学们教唱了广泛流传于北京地区的《茉莉花》(蛤蟆调)、叫卖调《酸梅汤》,范唱了《打花巴掌》《画扇面》《卖花》等经典民歌。在教唱过程中,陈树林老师反复强调了字与腔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段唱词与旋律间细微的差别。同学们在学中唱,在唱中学,张老师要求同学们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下陈老师在语言音调、发音特色、惯用词汇上所强调的每一个要点,以便更好地捕捉北京民歌的演唱韵味特点。

最后,张天彤老师结合陈树林老师的范唱和教唱,从旋律走向与方言的关系、说唱性与叙事性、衬词衬句与发声技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她希望同学们能在学唱北京民歌过程中在小腔小调、咬字小味儿方面多下功夫。同学们通过开口模唱充分体会到了张天彤老师所说的“小民歌、大内涵”的意味,理解了张天彤老师反复强调的话——“处理好模唱中字、音的细节,才能抓住北京民歌鲜明的地方风格,才能更深入地去品味北京民歌的内涵。”

“北京民歌——你我家乡的歌”是一场是对北京民歌艺术魅力的“再探寻”,学唱北京民歌、传承北京民歌是作为首都高校大学生所应肩负的一种社会责任。阳春三月风光好,民歌传承正当时,梦想从未散场,传奇永不落幕,让我们并肩徜徉于民歌传承的山海间,期待“新山歌社”下一期的精彩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