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
新山歌社——徽州民歌专场
信息来源:新山歌社 作者:黄馨瑶 发布时间:2023-05-27

伴随着5月19日上午的一场蒙蒙微雨,“新山歌社”迎来了徽州民歌专场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国家级非遗徽州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操明花老师及其女儿操洁春老师。

活动伊始,指导老师张天彤教授首先对徽州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以及徽州民歌的分类、特点以及其风格形成的原因作了基本介绍与阐释。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方言种类丰富,主要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皖南徽州府、浙江西部旧严州府一代,并延伸到江西、德兴以及景德镇市郊。徽州民歌是当地先民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孕育出的,以劳动号子为最早期的代表,以外还包括山歌、小调、歌舞及部分佛教、道教歌曲。

接下来,操明花老师介绍了徽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滚声”唱法——“哈哈腔”的由来。“哈哈腔”诞生在歙县的渔梁坝。在盛夏的夜晚,潺潺流水伴随着河对岸牛、羊、鸟的叫声,以及女人在河边洗衣服敲击出的棒槌声、纤夫在下水拉纤的呼号声、孩子们在坝上的嬉戏打闹声、大人们在坝上演唱的山歌声等等,无数的小调与自然之音交织于此,形成了千人千腔,由此得名“滚声哈哈腔”。

随后,操明花老师教唱了两首具有浓郁徽州特色的作品《磨米磨麦》《卖花线》。《磨米磨麦》这首歌曲属于小调。它是一首摇篮曲,操明花老师强调,在演唱时需有小声哼唱感,并带着浓郁的温情去演绎这首作品,需把心底最深处的声音糅入歌曲中,以展现绵稠的母爱。《卖花线》这首歌曲属于“滚声哈哈腔”中的叫卖调。操明花老师强调,这是一首讲述“徽商”前身的歌曲。起初,徽州的商人们挑起担子越过山林、走街串巷去卖花线,为了吸引顾客,他们就会用高亢而嘹亮的音调吆喝自己的货品。

张天彤老师表示,明朝徽商盛行全国,“滚声哈哈腔”便随着徽商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徽商歌迷、戏迷们把徽州的民歌、徽戏融入渗透在其它戏剧的唱腔中,成为南北方多种戏曲演唱、表演的特色招数。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操明花老师逐字句地教唱了两首歌曲。在教唱的过程中,操明花老师不厌其烦地带领同学们用方言朗读歌词,她强调,这是在民歌学习的初始阶段,快速掌握各地民歌的一把金钥匙,所以一定要多读、多练,并提醒在座位的同学们:“在中国,老百姓喜欢听到真挚的声音,演唱原生态歌曲时,需将在学院掌握的技巧灵活运用到自己家乡的歌曲中,才能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接近尾声,应同学们的请求,操明花老师与操洁春老师又演唱了《十二月花》《徽墨歌》《小石桥》三首歌曲。

活动最后,张天彤老师进行了总结:关于哈哈腔,在学术上有不同的地域说法,但不论哪里的“哈哈腔”,都离不开方言的教学。在徽州各地,为数有限的传唱者大多作古,现在仅有极少数人还会演唱,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操明花与操洁春两位老师的演绎中体会到徽州当地独特的人文情怀,感受徽州人民洒脱与细腻交织的音乐情感。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天学习到了以前接触较少的徽州民歌,不仅从两位老师的演唱中感受到了“滚声哈哈腔”的独特魅力,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认识到中国传统民歌之海的浩瀚与磅礴。此次活动也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张天彤老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民歌的演唱离不开方言”。